2015/1/16

孟德與三郎--英雄相似論:番外篇(二) 謀將元就(上)

西國第一智將

 

隱晦的幼年,乞食若殿


  您猜到了嗎?戰國時代人稱「謀將」、「謀神」、「知將」、「西國/中國第一智將/謀將」等等的毛利元就,正是筆者這次要介紹的主角。其實元就並非嫡長子。一開始的毛利家,也不過是個地方豪族罷了。元就又名松壽丸,他的哥哥毛利興元年長他六歲。任誰都料想不到,這位幼年時飽受欺凌嚐盡人間苦楚的「乞食若殿(後述)」,日後會成為雄霸一方的西國第一智將。

  松壽丸的幼年過得並不順遂。他四歲喪母,九歲喪父,而哥哥毛利興元為了護送將軍足利義稙進京,不得不離開原本領地。松壽丸就在這段期間飽受欺凌,連居城多治比猿掛城都被家臣井上元盛霸佔,因此松壽丸被戲稱為「乞食若殿」。由養母杉大方(弘元側室)養大松壽丸。1511年元服,名為元就。

西國桶狹間,將星初試啼聲

毛利元就像

  之後,哥哥興元以25歲的英年早逝(當年元就19歲),家督由興元的獨子幸松丸繼位,元就這時以攝政身分協助姪子。想當然耳,年幼君主即位極易招致內憂外患,附近的豪族安藝武田氏見機不可失,決意開始入侵毛利的領地,武田元繁率領大軍攻打吉川氏的有田城。

  吉川氏向毛利氏求援,元就決定挽救有田城,代替幸松丸出兵救援。這是元就值得紀念的第一場參與的戰役。元就決定救援吉川氏的理由也非常符合他「智將」的稱號,一則元就正室妙玖本為吉川國經之女,二則吉川家與毛利家皆為小勢力距離又接近,唇亡齒寒,吉川家若不保,毛利家也別想活下去。出兵相救乃上上之策。

一開始,武田元繁包圍了有田城,並燒毀城下附近民家作為挑釁,為元就擊退,後來,吉川氏援軍來到,元就見戰機成熟,出城與武田氏先鋒熊谷元直(註:於本拙作第四篇中所提到的「敦盛」主角熊谷直實的直系子孫)對峙。熊谷元直不把毛利吉川聯軍的少人數放在眼裡,打算採取「輾壓」之勢一鼓作氣擊潰敵人,毛利吉川聯軍本來採取遠距離的弓箭攻擊,因為看到敵方的行動害怕被夾擊,遂採取突擊行動,熊谷元直在前線鼓勵士兵時,不幸頭部中箭落馬並被取走首級,戰爭最忌主帥陣亡,此舉造成熊谷軍全軍覆沒。

 後來總大將武田元繁知道此事後大怒,撤除包圍有田城的大部分兵力欲以優勢兵力決一勝負。守城方見機不可失,出城追擊武田軍,但被兵力優勢的武田軍反撲,守城軍開始敗逃。但,在元就拚死激勵的情況下,又慢慢把戰線挺回到又打川。武田元繁怒不可遏,自己一馬當先欲渡過又打川(也許是被憤怒一時沖昏頭而導致做了錯誤的判斷)攻打毛利軍,要知道,兩軍交戰之時渡水一方是絕對劣勢,毛利軍沒有放過這個機會,集結弓箭隊向渡川的武田軍一齊射擊,有美稱「項羽」的武田元繁當場戰死。此戰被稱為有田中井手之戰,又被後世稱為西國的桶狹間,意思代表著強盛的安藝武田氏被毛利氏取代,一如今川氏被織田氏取代一樣。元就此役讓大家見識到了他的智謀與能力,在家中的地位也漸漸的提高。

  後話之一:熊谷元直的兒子熊谷信直一直在等待機會為父報仇,但有一年大內氏攻擊安藝武田氏的居城時,毛利元就反而率軍奇襲大內軍使其潰散,信直因此對元就有了不同的評價。後來,信直作為毛利家臣奮勇善戰,直到明治維新,熊谷氏代代都是毛利家的家臣。

繼承家督,打造團結家族


  之後,爆發了大內氏與尼子氏爭奪安藝領地的鏡山城之戰。大內方的城主藏田房信與他的叔父藏田直信固守鏡山城迎戰尼子軍,在房信利用地勢奮戰下,使戰線一度呈現膠著。此時,隸屬尼子方的毛利元就發揮他智將的才能策反藏田直信,條件是以繼任藏田家家督(織田信長在統一尾張時也曾經開出類似的條件給他的叔父)。後來,藏田直信開城迎入尼子軍,導致城主藏田房信戰敗自盡,尼子經久順利攻佔鏡山城。可是在攻下鏡山城後,尼子經久卻不承認毛利元就開出的條件,並逼藏田直信自殺。其實,此刻掌控安藝東邊大半部的「陰陽第一太守」尼子經久已經開始警戒起毛利元就了,同樣地元就也開始不信任尼子經久。

  後話之二:毛利元就似乎沒有忘記當初間接被他所害的藏田房信後人。房信據說有三個小孩寄宿在竹原的某間寺廟,日後毛利家把其長子迎回郡山城,待以上級武士之禮。即使到了元就之孫毛利輝元的時代,或是毛利家轉封長防之後,房信的後代仍以長州藩武士的身份延續下去。

  就在此時,毛利家真正當主幸松丸在9歲時突然夭折(據說是鏡山城之戰後檢查首級時受到驚嚇,不過也有一說,是元就用計除去了姪子。不管如何,雖然毛利興元還有兩個異母兄弟,但毛利家的家督除了元就以外再無適當人選)。 話說,元就要成為家督這件事,可是讓尼子經久頭痛的不得了。其實,毛利家夾在東邊的尼子家與西邊的大內家,處境非常困難。有點像是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波蘭,夾在強大的俄羅斯與德國之間,儘管這個比喻有點不倫不類,但是弱小國家不倒向一邊幫忙攻打另一邊的話,幾乎沒有生存下去的活路。

  此時,認為毛利元就會影響到尼子家未來的尼子經久出手。他攏絡元就的異母弟相合元綱家臣坂廣秀,渡邊勝等人,企圖暗殺元就。查知此事的元就先下手為強,由有力家臣志道廣良率軍殺死了相合元綱,另有一說,是元綱後來發現這是尼子家的計策進而憂憤致死。不管如何,一代霸主元就於27歲當上了毛利家的家督。

  後話之三:企圖暗殺元就的相合元綱有一子元範,元就並沒有誅殺他,而是給予他新的姓氏,並以毛利氏家臣的身分派他守護備後這個地區。異母弟元綱之死帶給元就很大的衝擊,於是他命已經出家的另一個異母弟還俗,並使他繼承北家,即後來的北就勝。

  後話之四:肅清元綱後,企圖謀反的坂廣秀家老桂廣澄為了不使自己家族受到牽連而自殺。其子桂元澄認為自己一族會遭牽連,遂封鎖居城桂城閉門不出欲與元就對峙。其實元就跟沒有要責問桂氏一族的意思,所以首先派遣兒玉就忠去向桂氏說明,但元澄不為所動。後來元就決定親自出馬,單騎進城勸說元澄歸附。後來,桂氏後人出了一位首相桂太郎,曾任台灣日治時期第2任總督,後來三度出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是日本有史以來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任內締結英日同盟,進行日俄戰爭,並策劃吞併朝鮮。












 後來元就肅清家族叛亂後,開始擴建吉田郡山城,並豎立「百万一心」石碑。「百万一心」,即「一日一力一心」,元就沒有用人柱(以活人獻祭的築城習俗)來築城而是立以石碑,求的就是整個家族家臣的團結一心。有名的「三矢之訓」也是元就用來教示晚輩,只要團結在一起必定能夠抵禦外侮。平心而論,元就攻打他人或誅殺政敵只是因為要去除對自己不利的因素,對於其他無辜的族人等能夠給予寬大的待遇並善待其後人,在處世的眼光精準上比賈文和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比較起來,文和屬於較為乖僻保身類型,元就則能善緣廣披雨露均霑,不過筆者並沒有批評誰對誰錯的意圖,畢竟在亂世中求生存全憑個人才智,如果自己都是泥菩薩過江,又怎有餘力顧及他人死活呢。您說是嗎?

確立目標,建立鞏固同盟


  以繼承家督問題為開端,本來隸屬於尼子家的毛利元就,在吉田郡山城擴建完畢後,離開尼子家加入西邊的大內氏。他先討伐之前欲擁立相合元綱的高橋氏,將其於從安藝到石見的領地納入旗下,同時,將女兒嫁給長年的宿敵宍戸氏,甚至把從高橋氏那邊爭奪到的領地的一部分讓給他們等等,企圖與宍戸氏建立友好關係。此舉除了能夠討好宍戸氏,同時也能夠拉近毛利家與山內氏的距離(山內氏與宍戸氏皆為安藝的豪族,兩家有姻親關係),再加上熊谷氏等,元就成為安藝國國人共舉的盟主。之後,尼子經久將家督讓給長孫尼子詮久(這段期間尼子氏內亂,無暇西進,大內氏也在九州攻打少弍氏,給了元就發展的時間與空間),新官上任三把火,尼子詮久摩拳擦掌,率領三萬大軍從月山富田城直往元就的居城吉田郡山城而來。

  第一次侵攻是由尼子家的「新宮黨」尼子國久,尼子誠久,尼子久幸率領三千兵力,欲從吉田郡山城的後方攻擊。新宮黨在順利取下宍戸氏的五龍城與祝屋城後,要渡過可愛川時,被宍戸氏所阻而未能渡河。不過最近有一說,此次戰鬥事實上並不存在,因為這段記述是從江戶時代的《陰德太平記》開始才漸漸發揚,而《陰德太平記》是以毛利元就為主角的軍記,如同《甲陽軍鑑》之於武田信玄,可信度其實並沒有那麼高。

  之後,尼子詮久率領三萬大軍攻打元就的吉田郡山城,與其相比,元就能夠動員的兵力只有約莫兩千五百人,於是決定籠城,等待大內氏的援軍來到,附近的宍戸氏也開始堅守不出,原本進攻頭崎城的大內氏家臣杉隆相與安藝豪族小早川興景等也急忙率軍進入坂城,為迎擊尼子軍做準備。第一次短兵相接時,尼子軍4,500人於郡山南部地區民家放火,打算直接趁勢攻打吉田郡山城,但遭到毛利軍激烈的反擊損失數十人,攻撃失敗。大約七天後,尼子軍將軍勢分成數個部隊,再度前往城下町放火,這次毛利軍的渡邊通與井上元景等人出陣。元就指示軍隊詐敗,退到鎗分(地名)時再由潛伏的伏兵攻擊。果不其然,尼子軍中計,以高橋元綱為首數十名兵士戰死。此戰發生同時,郡山城南西的太田口附近也有兩軍激戰,最後都由毛利軍擊退尼子軍。

   而後的幾次零星衝突,毛利軍都以夾擊,伏兵等等巧妙的戰法給予尼子軍打擊,開戰兩個月後,毛利軍最後終於等到大內氏的援軍到來。兩軍合流後,毛利軍反攻為守,開始主動攻擊尼子軍。此戰是元就長子毛利隆元與次子(即之後的吉川元春,隆元於之前被送到大內家當人質,於吉田郡山城之戰同年得到許可回到毛利家)的初陣,雖然沒有攻破尼子軍的防線但也使對方犧牲慘重,算是一次大勝利。另一方面,大內軍打算由背後突襲尼子軍的本陣,據說連總大將尼子詮久都一度陷入危急狀態,好在尼子久幸率領五百人拚死奮戰,為分散在其他地方的尼子軍爭取到了回防的時間,才不致使尼子本陣總崩。(譯註:尼子久幸是詮久的叔叔,被尼子詮久稱為「臆病野州」,意思是「膽小鬼久幸」,最後他見到大內軍襲來時,大喊一聲「看看膽小鬼久幸的最後吧!」隨即衝入敵陣連斬十數人,最終額頭中箭壯烈戰死。)當夜尼子軍決定權軍撤退,知道此消息的毛利軍與大內軍當然不會放過追擊的機會,再加上尼子軍回程時遇到大雪,可謂兵敗如山倒。

  經此一役,安藝境內原本投靠尼子家的豪族全數倒向大內家,尼子氏從此開始走下坡,而元就更是得到安藝大部分豪族的支持,在他成為戰國大名的道路上又邁出了一大步。但,世事難料,在這次大內義隆大敗莽夫尼子詮久之後,沒想到莽夫的腳色換成大內義隆了。欲知詳情,請聽下回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作者精選

芥川龍之介(一)與絢爛的大正時代一同散去的文豪

嗯,本部落格很久沒有文章了,既然一開站就是以芥川龍之介的文章,那麼,來介紹一下這位文豪的生平吧。 說到「明治時代」的文學,大家腦海裡應該會浮現「夏目漱石」。而漱石晚年最疼愛的弟子,就是芥川龍之介。說他代表了「大正時代」的文學,其實並不為過。 芥川出生於明治二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