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30

孟德與三郎--英雄相似論:番外篇(二) 謀將元就(下)

九死一生,月山富田城之戰

 

  上回提到,吉田郡山城之戰後尼子詮久慘敗,大內義隆一時腦袋發熱,打算一舉攻打消滅尼子氏,於是在吉田郡山城之戰後立刻集結大軍,攻往尼子氏的根據地出雲。大內義隆自己擔任總大將,率領他的養嗣子大內晴持與陶隆房等家臣,浩浩蕩蕩地往出雲開拔。毛利這邊除了元就,當地的豪族小早川正平也參加了此次戰事。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後,在當年的四月,大軍集結完成,開始攻打尼子氏的前線赤穴城。但是,四萬人的大軍光攻打一座赤穴城耗掉了三個月的時間,直到七月赤穴城才開城投降。當年十月,大內軍把本陣移往三刀屋城,隔年的一月,才把本陣移到能與月山富田城相望的京羅木山,可說是相當沒有效率的戰鬥。另外,此時大內軍出征已經超過一年,戰線拉得非常長,尼子家採用游擊戰偷襲糧秣的補給線的戰術非常成功,肚子都吃不飽了要怎麼打仗?於是,種種因素,造成大內軍的士氣持續低迷。

  而就在當年的四月底,發生了一件足以逆轉情勢的大事件。原本投靠大內家的豪族三刀屋久扶,三澤為清,本城常光,吉川興経等人背叛大內氏重新加入尼子氏的陣容。所謂西瓜偎大邊,豪族們見此次大內軍似乎沒有得勝的機會,於是再一次倒向原來的主君尼子晴久(譯註:尼子晴久即原本的尼子詮久,他為了擺脫吉田郡山城之戰後的不利情勢捐錢給幕府,得到當時將軍足利義晴所賜的名諱「晴」這個字而改了名字)。根據《陰徳太平記》的記載,當地豪族的軍隊原本看似是要去攻城,卻在城門前與尼子軍會合。情勢至此,大內軍失敗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五月,大內軍決定撤退,走陸路的大內義隆成功回到根據地,他的嗣子大內晴持卻弄巧成拙地在走海路撤退時因為船隻翻覆而溺死。此次一年四個月的出征不但沒有戰果,還造成大內晴持的死亡,因此後來大內義隆不太管政事,而間接導致了大內家的滅亡。

  一邊,毛利軍被命令斷後,要知道斷後這件事是非常吃力不討好的,小早川正平在掩護撤退部隊時被追擊的尼子軍趕上,戰死於亂軍中,再加上當地的土匪打劫,連元就與元就長子隆元本身都已經有自殺的覺悟了,情況非常兇險。此時,有一家臣挺身而出,他是誰呢?他就是之前欲擁立相合元綱為家督的重臣渡邊勝之子,渡邊通。他要求穿上元就的甲冑,僅僅率領七騎兵引誘追擊而來的尼子軍,最後光榮戰死(據說戰死在現在島根縣大田市温泉津町小濱一個名為七騎坂之處)。渡邊勝這樣做,也許是為了洗刷父親對於就所做的事情給家族帶來的恥辱,元就安全撤退後,沒有忘記他的忠心,渡邊家世代為毛利家的重臣。

兩川體制,打造毛利最盛期


  經過吉田郡山城之戰與月山富田城之戰(名稱都好長啊),安藝地區的豪族都見識到尼子晴久與大內義隆的能力了,基本上這兩場戰役除了無謂的傷亡犧牲外根本沒有改變甚麼,特別是元就本人,更是體會到夾在兩強之間要求生存,除了自己變強以外別無他法。元就讓次子元春繼承了吉川家,三子隆景繼承了小早川家,這中間當然有元就的政治謀略。不過元就苦心經營的成果,使他能夠掌握大部分的安藝地區,毛利家已經擁有可與東邊尼子,西邊大內對抗的資本了。最重要的是,小早川家有著毛利家與吉川家都沒有的兵種―水軍。

  一方,大內家自從月山富田城之戰後,家督大內義隆就不太管事,將政務交給相良武任,軍事交給陶隆房,整天就是學習京都的文化如和歌能劇等。但,把權力分別交給重臣的後果,特別是文武分治的後果,就是造成武鬥派與文治派的對立。此刻大內家的暗潮洶湧,就如同之後豐臣秀吉死後石田三成與加藤清正,福島正則的對立一般。後來,兩派人馬搞到水火不容,相良武任因為害派陶隆房的勢力進而辭官出家,但後來又因為大內義隆的要求而再度出仕,據說此時義隆的另一位重臣杉重矩曾向義隆提出要小心陶隆房的建議,但義隆只是充耳不聞。後來,陶隆房決定暗殺相良武任,但是這個消息被大內義隆轉告給相良武任,使他得以避開殺身之禍。之後相良武任又因為懼怕陶隆房,甚至逃官了三次。但是第四次還是被大內義隆給找了回來,主君若無法排解臣下的困難而讓其為所欲為的話,離謀叛之路大概也不遠了。

  過沒多久,囂張跋扈的陶隆房果然遣送密使到大友家,準備擁立大友義鎮的異母弟・大友晴英(義隆的外甥)作為大内家的新當主,而大友晴英也爽快的答應了。事已至此,聰明的讀者知道接下來陶隆房會怎麼做了吧。沒錯,就是起兵反叛。大內義隆一開始先逃到山中的寺廟,但是大內軍在不斷有士兵逃跑的情況下根本無法與陶軍作戰,最後義隆欲乘船逃走時遇上了暴風雨而無法離開。得知無法逃走的大內義隆,留下了這樣的辭世之詞:

  討つ者も討たるる者も諸ともに 如露亦如電 応作如是観
(征討者與被征討者,與人的一生皆同樣。如同露水與雷電一般,一閃即逝。)

  為何要提到大內家的狀況呢?那是因為陶隆房從大友家迎來了新的當主(ㄎㄨㄟˇ ㄌㄟˇ)之後,暫時是與大友家友好的狀況,所以,要擴張領地,就只有把矛頭朝向東邊,也就是毛利家。陶隆房(後改名為陶晴賢)與毛利家的戰鬥,就是被稱為日本三大奇襲戰之一的巖島合戰(順帶一提,另外兩場分別是北条氏康河越城之戰織田信長桶狹間之戰,筆者有空.....應該會介紹),此戰可說是謀將原就打得最漂亮的一次勝仗(筆者絲毫沒有貶低元就之意,只不過這一仗太過經典,請待在下娓娓道來。)


嚴島合戰

 

提到嚴島,也許並不是那麼多讀者知道在哪裡,不過,要是說到「佇立於海中央的紅色大鳥居」,相信大家心中就會浮現那個形象了吧!沒錯,這就是赫赫有名的嚴島之戰戰場(現在叫做宮島,筆者有幸拜訪過,這座鳥居在漲潮時就如同相片浮在海上,退潮時就能夠走到海灘上,島上的野生鹿非常多,是個值得一遊的景點)。



  話說,陶晴賢在弒君大內義隆後,漸漸地掌握了大內家的實權,而毛利元就就已為故主報仇的名義脫離了大內家,兩家開始對立並發生了一些零星的衝突。之後,毛利元就派兵佔領了嚴島與島上的宮尾城(此城推測是為了戰爭而臨時建造的據點,元就佔領嚴島後派兵駐守並補強之),以其為據點擊退了來犯的陶軍。隔年,陶晴賢決定親自率軍估打嚴島。在此,有必要先解說一下陶軍的路線,請看下方的地圖。

   首先陶晴賢由大元浦附近登陸,據說船隻有大約五百艘,兵力約有兩到三萬,將本鎮設置於塔之岡,開始以包圍的方式攻打只有五百人守城的宮尾城。知道消息的元就,於對岸的草津城集結援軍,並要求伊予(現在的愛媛縣)的村上武吉派遣水軍來幫忙。據說,本來村上水軍的援軍遲遲不出現而使得元就一時放棄救援的念頭,但是後來村上水軍及時趕到,數量約有三百艘軍船。約莫在陶晴賢上路後十天,元就率領軍隊由草津城前進到地御前,搭船前往嚴島準備作戰。抵達的隔天,毛利軍就從博奕尾之處與城內的守軍成夾擊之勢攻擊陶軍。因為前夜適逢暴風雨,加上人數上具有壓倒性,所以陶軍放鬆了警戒。再加上,陶軍大部分都擠在島上狹小的嚴島神社附近,一遭受奇襲時全軍混亂無法指揮,全軍就這樣潰散。同時,小早川隆景率領水軍以迂迴的方式攻擊在大元浦附近的陶軍,並成功上陸。這樣一來,陶軍真正的嚐到「四面楚歌」的窘境。欲逃跑的士兵不是死在毛利水軍的海域封鎖下,就是淹死在海中。

  有句話說,魔鬼藏在細節裡。陶晴賢既不防守海上可能出現的援軍,也未安排好戰敗時的撤退路線與船隻,他沒有料想到情勢的變化這麼快,當他想要從海路撤退時才發現已經沒有船了,就算有船,也逃不出已經控制海域的毛利水軍。不到半天,這場戰爭便宣告結束,狼狽地逃到大江浦(有一說是青海苔浦),發現無路可退的陶晴賢就在島上切腹自殺,得年三十五歲。五天後,毛利元就在櫻島城實行首實檢(戰後檢視敵將首級)時,據說曾經鞭打陶晴賢的首級三下(因其為背叛主君的逆臣)。此戰陶軍死亡四千七百人,是非常慘烈的一役,之後元就就派遣兵士將嚴島神社的血跡洗淨,並將染血的土塊全部挖掘丟棄(嚴島本身都算是嚴島神社的神域,據說島上女性居民在月事來潮時都要暫時離開島上)。又,據說在交戰時陶軍曾經一度想放火燒掉嚴島神社,好在元就盡全力阻止,不然今天就少了一項世界文化遺產了。


消滅宿敵尼子氏


  但,讀者們可曾想過,為何元就可以傾全力來打嚴島而沒有後顧之憂呢?其實,在這之前,元就就用計除去了東邊尼子氏戰力最堅強的尼子國久與尼子誠久。他用的是甚麼計謀呢?很簡單,就是離間計(賈詡表示:)。他偽裝國久的筆跡寫了一封信,故意讓它傳到尼子晴久那裏,不花吹灰之力就讓尼子氏自己元氣大傷起內鬨。同樣地,他也如法泡製讓陶晴賢先除去了自己手下的第一智囊江良房榮。至此,您知道元就為何會有「西國第一智將」的美稱了吧!打敗陶晴賢的元就,之後就慢慢蠶食大內家原本在本州的領地,並滅掉了大內氏。之後,他終於開始把矛頭轉向尼子氏。尼子氏的月山富田城原本武顯可守,但在尼子經久的經營下,在月山富田城的周圍佈下了十座城寨(尼子十寨),也其他出雲境內築起了另外十座支城(尼子十旗,請見下方地圖),變成一座可以號稱天險的堅固城堡。不過,此時尼子晴久已死,由他的兒子尼子義久當家。新君在位情勢難免不穩,於是山吹城的城主本城長光率先倒戈加入毛利家,其他尼子氏舊部看見,難免人心惶惶。元就也不急著直接攻打富田城,而是先攻打離海岸最近的白鹿城,筆者猜想,一方面元就在等尼子氏的重臣自己投靠,一方面白鹿城可截斷從海上來的補給。

尼子十旗,可見到月山富田城在最裡面

黃色的就是「尼子十寨」,這根本就是鐵桶陣了...












































 但是,好景不常,隨軍出征的元就長子毛利隆元,在這次出征時因不明緣故身亡(此時元就已經把家督之位讓給隆元,但實權仍然掌握在元就手上)。元就悲痛萬分,但他沒有忘記要消滅宿敵尼子氏。足智多謀的他記取了之前大內義隆攻城時的經驗,並沒有躁進,採用的是長期的堅持戰。一開始,他不允許敵方的士兵投降,投降者一律殺死,這是他消耗敵方糧食的策略。再來,他施行拿手的離間計,讓尼子義久自己殺死重臣宇山久兼,儘管宇山久兼還用私人錢財買進糧食準備作戰。此舉讓尼子氏的士氣降到最低點,之後,在元就保證尼子一族的生命安全條件下,月山富田城開城,毛利元就經過了四十二年之後,終於打敗了尼子氏。此時的他,已經是古稀之年的老者了。之後的五年,元就仍然孜孜矻矻致力於併吞尼子氏的舊領,一五七一年,元就逝(一說食道癌,一說是老死)於吉田郡山城,享年七十五歲。



  總觀全局,元就有著精準的戰略眼光,強力要求家臣上下一心團結,並對於部下能夠賞罰分明,筆者認為這是他能夠打下一百二十萬石領地的主因。除了三矢之訓,兩川體制等,他留下的遺訓「不競望天下」更顯示出他的高瞻遠矚。後來,毛利家雖然領地大幅縮水,但是經過時代變遷,後來仍然以長州藩的角色帶給近代日本很大的影響。筆者這次的番外篇,以「足智多謀」「處事眼光精準」「離間計」為基準,帶出了三國賈詡與戰國毛利元就兩位英雄形象的相似之處,您覺得如何呢?
 

2015/1/16

孟德與三郎--英雄相似論:番外篇(二) 謀將元就(上)

西國第一智將

 

隱晦的幼年,乞食若殿


  您猜到了嗎?戰國時代人稱「謀將」、「謀神」、「知將」、「西國/中國第一智將/謀將」等等的毛利元就,正是筆者這次要介紹的主角。其實元就並非嫡長子。一開始的毛利家,也不過是個地方豪族罷了。元就又名松壽丸,他的哥哥毛利興元年長他六歲。任誰都料想不到,這位幼年時飽受欺凌嚐盡人間苦楚的「乞食若殿(後述)」,日後會成為雄霸一方的西國第一智將。

  松壽丸的幼年過得並不順遂。他四歲喪母,九歲喪父,而哥哥毛利興元為了護送將軍足利義稙進京,不得不離開原本領地。松壽丸就在這段期間飽受欺凌,連居城多治比猿掛城都被家臣井上元盛霸佔,因此松壽丸被戲稱為「乞食若殿」。由養母杉大方(弘元側室)養大松壽丸。1511年元服,名為元就。

西國桶狹間,將星初試啼聲

毛利元就像

  之後,哥哥興元以25歲的英年早逝(當年元就19歲),家督由興元的獨子幸松丸繼位,元就這時以攝政身分協助姪子。想當然耳,年幼君主即位極易招致內憂外患,附近的豪族安藝武田氏見機不可失,決意開始入侵毛利的領地,武田元繁率領大軍攻打吉川氏的有田城。

  吉川氏向毛利氏求援,元就決定挽救有田城,代替幸松丸出兵救援。這是元就值得紀念的第一場參與的戰役。元就決定救援吉川氏的理由也非常符合他「智將」的稱號,一則元就正室妙玖本為吉川國經之女,二則吉川家與毛利家皆為小勢力距離又接近,唇亡齒寒,吉川家若不保,毛利家也別想活下去。出兵相救乃上上之策。

一開始,武田元繁包圍了有田城,並燒毀城下附近民家作為挑釁,為元就擊退,後來,吉川氏援軍來到,元就見戰機成熟,出城與武田氏先鋒熊谷元直(註:於本拙作第四篇中所提到的「敦盛」主角熊谷直實的直系子孫)對峙。熊谷元直不把毛利吉川聯軍的少人數放在眼裡,打算採取「輾壓」之勢一鼓作氣擊潰敵人,毛利吉川聯軍本來採取遠距離的弓箭攻擊,因為看到敵方的行動害怕被夾擊,遂採取突擊行動,熊谷元直在前線鼓勵士兵時,不幸頭部中箭落馬並被取走首級,戰爭最忌主帥陣亡,此舉造成熊谷軍全軍覆沒。

 後來總大將武田元繁知道此事後大怒,撤除包圍有田城的大部分兵力欲以優勢兵力決一勝負。守城方見機不可失,出城追擊武田軍,但被兵力優勢的武田軍反撲,守城軍開始敗逃。但,在元就拚死激勵的情況下,又慢慢把戰線挺回到又打川。武田元繁怒不可遏,自己一馬當先欲渡過又打川(也許是被憤怒一時沖昏頭而導致做了錯誤的判斷)攻打毛利軍,要知道,兩軍交戰之時渡水一方是絕對劣勢,毛利軍沒有放過這個機會,集結弓箭隊向渡川的武田軍一齊射擊,有美稱「項羽」的武田元繁當場戰死。此戰被稱為有田中井手之戰,又被後世稱為西國的桶狹間,意思代表著強盛的安藝武田氏被毛利氏取代,一如今川氏被織田氏取代一樣。元就此役讓大家見識到了他的智謀與能力,在家中的地位也漸漸的提高。

  後話之一:熊谷元直的兒子熊谷信直一直在等待機會為父報仇,但有一年大內氏攻擊安藝武田氏的居城時,毛利元就反而率軍奇襲大內軍使其潰散,信直因此對元就有了不同的評價。後來,信直作為毛利家臣奮勇善戰,直到明治維新,熊谷氏代代都是毛利家的家臣。

繼承家督,打造團結家族


  之後,爆發了大內氏與尼子氏爭奪安藝領地的鏡山城之戰。大內方的城主藏田房信與他的叔父藏田直信固守鏡山城迎戰尼子軍,在房信利用地勢奮戰下,使戰線一度呈現膠著。此時,隸屬尼子方的毛利元就發揮他智將的才能策反藏田直信,條件是以繼任藏田家家督(織田信長在統一尾張時也曾經開出類似的條件給他的叔父)。後來,藏田直信開城迎入尼子軍,導致城主藏田房信戰敗自盡,尼子經久順利攻佔鏡山城。可是在攻下鏡山城後,尼子經久卻不承認毛利元就開出的條件,並逼藏田直信自殺。其實,此刻掌控安藝東邊大半部的「陰陽第一太守」尼子經久已經開始警戒起毛利元就了,同樣地元就也開始不信任尼子經久。

  後話之二:毛利元就似乎沒有忘記當初間接被他所害的藏田房信後人。房信據說有三個小孩寄宿在竹原的某間寺廟,日後毛利家把其長子迎回郡山城,待以上級武士之禮。即使到了元就之孫毛利輝元的時代,或是毛利家轉封長防之後,房信的後代仍以長州藩武士的身份延續下去。

  就在此時,毛利家真正當主幸松丸在9歲時突然夭折(據說是鏡山城之戰後檢查首級時受到驚嚇,不過也有一說,是元就用計除去了姪子。不管如何,雖然毛利興元還有兩個異母兄弟,但毛利家的家督除了元就以外再無適當人選)。 話說,元就要成為家督這件事,可是讓尼子經久頭痛的不得了。其實,毛利家夾在東邊的尼子家與西邊的大內家,處境非常困難。有點像是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波蘭,夾在強大的俄羅斯與德國之間,儘管這個比喻有點不倫不類,但是弱小國家不倒向一邊幫忙攻打另一邊的話,幾乎沒有生存下去的活路。

  此時,認為毛利元就會影響到尼子家未來的尼子經久出手。他攏絡元就的異母弟相合元綱家臣坂廣秀,渡邊勝等人,企圖暗殺元就。查知此事的元就先下手為強,由有力家臣志道廣良率軍殺死了相合元綱,另有一說,是元綱後來發現這是尼子家的計策進而憂憤致死。不管如何,一代霸主元就於27歲當上了毛利家的家督。

  後話之三:企圖暗殺元就的相合元綱有一子元範,元就並沒有誅殺他,而是給予他新的姓氏,並以毛利氏家臣的身分派他守護備後這個地區。異母弟元綱之死帶給元就很大的衝擊,於是他命已經出家的另一個異母弟還俗,並使他繼承北家,即後來的北就勝。

  後話之四:肅清元綱後,企圖謀反的坂廣秀家老桂廣澄為了不使自己家族受到牽連而自殺。其子桂元澄認為自己一族會遭牽連,遂封鎖居城桂城閉門不出欲與元就對峙。其實元就跟沒有要責問桂氏一族的意思,所以首先派遣兒玉就忠去向桂氏說明,但元澄不為所動。後來元就決定親自出馬,單騎進城勸說元澄歸附。後來,桂氏後人出了一位首相桂太郎,曾任台灣日治時期第2任總督,後來三度出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是日本有史以來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任內締結英日同盟,進行日俄戰爭,並策劃吞併朝鮮。












 後來元就肅清家族叛亂後,開始擴建吉田郡山城,並豎立「百万一心」石碑。「百万一心」,即「一日一力一心」,元就沒有用人柱(以活人獻祭的築城習俗)來築城而是立以石碑,求的就是整個家族家臣的團結一心。有名的「三矢之訓」也是元就用來教示晚輩,只要團結在一起必定能夠抵禦外侮。平心而論,元就攻打他人或誅殺政敵只是因為要去除對自己不利的因素,對於其他無辜的族人等能夠給予寬大的待遇並善待其後人,在處世的眼光精準上比賈文和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比較起來,文和屬於較為乖僻保身類型,元就則能善緣廣披雨露均霑,不過筆者並沒有批評誰對誰錯的意圖,畢竟在亂世中求生存全憑個人才智,如果自己都是泥菩薩過江,又怎有餘力顧及他人死活呢。您說是嗎?

確立目標,建立鞏固同盟


  以繼承家督問題為開端,本來隸屬於尼子家的毛利元就,在吉田郡山城擴建完畢後,離開尼子家加入西邊的大內氏。他先討伐之前欲擁立相合元綱的高橋氏,將其於從安藝到石見的領地納入旗下,同時,將女兒嫁給長年的宿敵宍戸氏,甚至把從高橋氏那邊爭奪到的領地的一部分讓給他們等等,企圖與宍戸氏建立友好關係。此舉除了能夠討好宍戸氏,同時也能夠拉近毛利家與山內氏的距離(山內氏與宍戸氏皆為安藝的豪族,兩家有姻親關係),再加上熊谷氏等,元就成為安藝國國人共舉的盟主。之後,尼子經久將家督讓給長孫尼子詮久(這段期間尼子氏內亂,無暇西進,大內氏也在九州攻打少弍氏,給了元就發展的時間與空間),新官上任三把火,尼子詮久摩拳擦掌,率領三萬大軍從月山富田城直往元就的居城吉田郡山城而來。

  第一次侵攻是由尼子家的「新宮黨」尼子國久,尼子誠久,尼子久幸率領三千兵力,欲從吉田郡山城的後方攻擊。新宮黨在順利取下宍戸氏的五龍城與祝屋城後,要渡過可愛川時,被宍戸氏所阻而未能渡河。不過最近有一說,此次戰鬥事實上並不存在,因為這段記述是從江戶時代的《陰德太平記》開始才漸漸發揚,而《陰德太平記》是以毛利元就為主角的軍記,如同《甲陽軍鑑》之於武田信玄,可信度其實並沒有那麼高。

  之後,尼子詮久率領三萬大軍攻打元就的吉田郡山城,與其相比,元就能夠動員的兵力只有約莫兩千五百人,於是決定籠城,等待大內氏的援軍來到,附近的宍戸氏也開始堅守不出,原本進攻頭崎城的大內氏家臣杉隆相與安藝豪族小早川興景等也急忙率軍進入坂城,為迎擊尼子軍做準備。第一次短兵相接時,尼子軍4,500人於郡山南部地區民家放火,打算直接趁勢攻打吉田郡山城,但遭到毛利軍激烈的反擊損失數十人,攻撃失敗。大約七天後,尼子軍將軍勢分成數個部隊,再度前往城下町放火,這次毛利軍的渡邊通與井上元景等人出陣。元就指示軍隊詐敗,退到鎗分(地名)時再由潛伏的伏兵攻擊。果不其然,尼子軍中計,以高橋元綱為首數十名兵士戰死。此戰發生同時,郡山城南西的太田口附近也有兩軍激戰,最後都由毛利軍擊退尼子軍。

   而後的幾次零星衝突,毛利軍都以夾擊,伏兵等等巧妙的戰法給予尼子軍打擊,開戰兩個月後,毛利軍最後終於等到大內氏的援軍到來。兩軍合流後,毛利軍反攻為守,開始主動攻擊尼子軍。此戰是元就長子毛利隆元與次子(即之後的吉川元春,隆元於之前被送到大內家當人質,於吉田郡山城之戰同年得到許可回到毛利家)的初陣,雖然沒有攻破尼子軍的防線但也使對方犧牲慘重,算是一次大勝利。另一方面,大內軍打算由背後突襲尼子軍的本陣,據說連總大將尼子詮久都一度陷入危急狀態,好在尼子久幸率領五百人拚死奮戰,為分散在其他地方的尼子軍爭取到了回防的時間,才不致使尼子本陣總崩。(譯註:尼子久幸是詮久的叔叔,被尼子詮久稱為「臆病野州」,意思是「膽小鬼久幸」,最後他見到大內軍襲來時,大喊一聲「看看膽小鬼久幸的最後吧!」隨即衝入敵陣連斬十數人,最終額頭中箭壯烈戰死。)當夜尼子軍決定權軍撤退,知道此消息的毛利軍與大內軍當然不會放過追擊的機會,再加上尼子軍回程時遇到大雪,可謂兵敗如山倒。

  經此一役,安藝境內原本投靠尼子家的豪族全數倒向大內家,尼子氏從此開始走下坡,而元就更是得到安藝大部分豪族的支持,在他成為戰國大名的道路上又邁出了一大步。但,世事難料,在這次大內義隆大敗莽夫尼子詮久之後,沒想到莽夫的腳色換成大內義隆了。欲知詳情,請聽下回分解。

2015/1/12

掌篇:顏色收集盒(七)~紫色誘惑

  就在我常去的酒吧,今天坐著一位美女。眼影是艷麗的三色堇紫色,唇膏也是同樣的纈草紫紫色系。露出鎖骨的套裝,勻稱地襯托著豐滿的上圍,甚至能看到白皙的雙乳上青紫色的靜脈。紫羅蘭色迷你裙下的修長雙腿,不用說,踩著蘭紫色的高跟鞋,高挑的小腿,配上一身的雪白肌膚,在場的男人,沒有不為她傾倒的。

  我點了一杯以琴酒為基底的紫色夢幻給這位美女,打算向她搭話。 儘管笨拙,這卻是我唯一能想到的方法。雖然是常去的酒吧,但是吧台後面,是大到有點不可思議的寬廣空間。往店外一看,從大約十樓開始上下顛倒的高樓大廈林立著,從數十公尺高延伸到地面,長到不可思議的手扶梯。而天空飛著的是,彷彿巨石像的詭異物體,以及女體「做成」的大大小小飛機。

  不過,有這樣的美女在眼前,再怎麼奇怪的景色也都相形失色了。意外的,她接受了我的邀約。不過,他提出了一個條件。就在離我們不遠處,坐著一位身材稍微矮小的男性,從自己所處的位置,可以看到他的側臉,不過他要是不轉頭的話,並無法知道我們在打量他。他有著一張普通的臉,一張好像在哪裡看過的臉,一張像是訴說著「不想被別人討厭」的臉,不過,他本身並不帶有令人討厭的感覺,也許只是對自己缺乏自信罷了。

  「幹掉他以後我在樓上的房間等你。」美女遞給我房間卡片時,很有技巧的順便撩了我的手心一下,隨即帶著迷人的香氣與婀娜的姿態離開。我愣在原地,不知道是否被她的美所震攝。之後,我偷偷地觀察著那男人的舉動,只見他一個人孤獨地喝著酒。我一直在等他將要不勝酒力欲前往廁所的時機,幸運的是,我並沒有等太久。

  我跟在他後面進了廁所。男人的脖子不算粗,體型上也沒有優勢。我用力到確定他停止呼吸為止,裝作若無其事地走出了廁所。一推開廁所門,我被忽然的強光包圍著,不由得睜開了眼睛。

  ...已經是中午了。窗外的太陽正高高懸掛著。我從廉價旅館的床鋪爬起,忍受著後腦杓像是被挖掉一塊的痛楚。我回想起昨夜,自從醉到跟一個不相識的男人走出酒吧後就完全沒有記憶了。








  男人的身體仰躺在旁邊一動也不動著,臉上的顏色就如同那帶點妖豔的紫羅蘭色迷你裙。

2015/1/1

孟德與三郎--英雄相似論:番外篇(一) 文和亂武

前言:話說孟德與三郎比較久了,難免有些倦怠。尤其是官渡之戰與桶狹間之戰,筆者在考慮是否要將其分為兩篇來討論,否則篇幅會太多。在那之前,不如來瞧瞧,亂世中還有哪些英雄竟是如此相似吧!

 

東漢毒士-文和亂武



  讓我們把時間往前拉。董卓被呂布幹掉以後其他人在幹甚麼呀?這中間,發生了許多事。在之前的董卓包圍網中,大家推舉袁紹為盟主,後將軍袁術、長沙太守孫堅、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河內太守王匡、兗州刺史劉岱、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等地方勢力,舉兵反董。群雄推舉袁紹為盟主。曹操則行使奮武將軍之職。但是呢,除了幾位有志之士(就是後來開啟三國鼎立的曹操,劉備,孫堅)以外,基本上這些人每天是在軍營裏面喝酒作樂的。同時大家也結下了不少樑子,開始各式各樣的明爭暗鬥。

  董卓死了沒多久,他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以為其報仇為名,很快率兵攻破長安,擊敗呂布,殺死王允,暴政比董卓執政時更甚。這其中呢,必須要提到一個人,那就是費翔賈詡。本來呢,這兩位仁兄在董卓敗亡之時,正準備逃回西北老家去,直到遇到賈詡這樣對李傕勸諫:「如果就這麼逃跑,只需一個亭長就能將我們一網打盡,現在必須回頭攻打長安。」李傕聽從賈詡建議,與郭汜、樊稠、張濟等聚集兵力回攻長安,駐守長安的王允不敵,自殺身亡;同為守將的呂布則逃亡。後世因賈詡一言點醒李、郭,造成本已趨向安定的局面再一次崩潰,對賈詡此人此舉的動機莫名其妙,似乎只為逞一己之智而不惜天下大亂,賈詡因此有「毒士」之稱,此事也被稱為「文和亂武」。

  從賈詡之後所跟隨的主君來看,筆者認為他只是想出謀劃策而已。至於自己的計策會給別人帶來甚麼後果,他一點都不在乎。其實在賈詡年輕的時候,有一次碰到氐族的叛軍,身邊數十人全部束手就擒。唯此時賈詡不慌不忙的說道:「喔喔,大人們是氐族人啊,那麼想必一定聽過我外公段熲的名字了。」這位段熲來頭不小,是征討羌族大大有名的將軍,與羌族先後交戰180次,斬殺近4萬人。甚至最後還滅掉了東羌。氐族人一聽,馬上替他鬆綁,一邊鞠躬哈腰一邊目送他遠走(問題是,賈詡的外公好像根本不是段熲),由此可見,賈詡的謀略與膽識在年輕時已經表露無遺。

  後來,賈詡曾訓斥李傕、郭汜兩人的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但兩人表面上接受賈詡的批評,但並沒有停止相互攻殺。於是賈詡離間李傕僱用的羌、胡傭兵使之離去,並且協助漢獻帝離開長安,同時保護受李傕、郭汜迫害的大臣。這也許間接的促成了曹操的霸業,不過若曹操本身是袁紹袁術之流的話,想必也沒有辦法建立起自己的功業。所以說,除了自己的想法之外,時機跟運也是很重要的。扯遠了,讓我們把話題導正。話說汗腺地獻帝之後要求回洛陽,命段煨(這個段煨也許是段熲的同族,不確定)等人護送,因段煨與賈詡同郡,賈詡便棄李傕而跟隨段煨。但因賈詡名氣實在太大,段煨怕自己的地位不保,密謀殺害賈詡,為賈詡識破。後來賈詡投奔張繡,當張繡的謀士。

  這個張繡呢,是董卓部將張濟的姪子,因為張濟在進攻南陽的時候中了流矢戰死,就接管了叔叔的軍隊,並駐紮在宛城。後來曹操來攻打宛城時,張繡起先投降,後來因為曹操這個老色鬼把張濟的遺孀(也就是張繡的叔母)納為妾,使得張繡心生不滿,遂襲擊曹操。此戰曹操輸得非常悽慘,不但長子曹昂與姪子曹安民戰死,貼身侍衛猛將典韋更是以「怒目仁王立往生」的姿態保護曹操而死(筆者註:這段實在太壯烈了,節錄如下)。

  典韋擋在門前,令敵軍不能入,張繡軍惟有分散從別門進入。當時典韋身邊的十餘人皆死戰,以一當十,典韋手執長戟左右攻擊,可是身邊士卒一個個戰死,典韋也身受數十傷,敵人乘機上前要捉他,反被典韋雙手挾著兩人並擊殺,其餘敵人都不敢上前。典韋奮而衝前,殺了數人,傷創突發,死前瞪眼大罵敵軍,仍然立在軍營門口。死了半晌,還無一人敢從前門而入。最後張繡軍才敢再上前,割取其頭,互傳觀看,覆軍就視其軀。

  後來,曹操又攻擊張繡兩次,但是都沒有成功。就在曹軍撤退之時,張繡立功心切,欲領軍追趕,賈詡連聲阻止,但也無法阻止張繡。果然,張繡的追兵被曹軍殿後部隊殺的大敗,狼狽而回。一回到宛城,賈詡不等他搭話,便說:「將軍當初不聽賈某之言,以致有今日之敗,不過,請將軍重新整頓軍馬再追一次曹操。」張繡嚇傻了。我軍剛守住城池,拿得勝之兵去追曹操敗退之兵都打輸了,你現在要我拿失敗之軍去追曹操勝利之兵?張繡雖然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但還是按照賈詡說的去做了。結果,還真的如賈詡所料,張繡打敗了曹操之軍。

  後來,官渡之戰袁曹相持之時,袁紹派人來遊說張繡。張繡見到袁紹的使者,高興都來不及了,誰知賈詡倏地一現,疾言厲色的斥退了袁紹使者,再一次大大的震驚了張繡。「文和,你這不是要我死嗎?你難道不知道,曹操於我有深仇大恨?」「不。袁紹雖然兵多將廣,但氣度遠不如曹操恢弘。將軍這點兵馬,投靠袁紹,有如錦上添花,袁紹也未必看得上眼,但是投靠曹操,則有如雪中送炭,曹操必定會極為高興,將軍不妨一試。」結果,曹操親自出城迎接張繡,彷彿忘記血海深仇一般(筆者註:曹昂的母親劉夫人,生有曹昂、曹鑠二子。但劉夫人產子後因病故,後曹昂由丁夫人撫養成人。養母丁夫人得知曹昂戰死後痛哭,所以大罵曹操:「將我兒殺之,都不復念!」丁夫人其後怒而回鄉。爾後曹操曾親自回丁夫人之故鄉,一邊撫摸丁夫人的背一邊詢問:「我們一起坐車回家,好不好?」而丁夫人默不作聲,曹操走到門前再問:「跟我回去,行不行?」丁夫人依舊默不作聲,二人關係從此斷絕。據說曹操彌留之際,曾經說過:要是我到了那邊,子脩〔曹昂字〕問我,母親在哪裡,我要怎麼回答?)。從此,賈詡歸於曹操帳下,繼續過著謀士生活,在曹操掀起赤壁大戰前,以及在曹操死後曹丕欲攻打東吳時兩次預睹先機加以勸諫(兩次都以曹軍失敗告終),以及在曹操征討馬超,韓遂的過程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也就是所謂的離間計。賈詡的晚年過得非常隱晦,因為他知道自己不是曹氏舊部,所以不肯輕易發言,處理兒女婚事更是低調無比。《三國志·魏書·賈詡傳》這樣寫著:「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

  這樣的賈詡,在曹操立王儲一事上,也留下了故事:曹操為太子事屏退左右問賈詡,賈詡閉口不答。曹操說:「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賈詡說:「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曹操說:「何思?」賈詡說:「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三國志·魏書·賈詡傳》)。曹操大笑,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立曹丕為世子。要知道,袁紹,劉表之所以沒能守住功業,就是在立儲一事上偏幼廢長。對於事情的揣度有如此精準的眼光,真的很難將賈詡跟「文和亂武」一事聯想在一起。這位「毒士」,位居高位但極其韜光養晦,最終就以七十七歲高齡與一副「清流」的形象仙逝。誰能想到,這位善於處理他人父子關係(尤其還是王儲父子)的謀士,就然是當年引狼入室的始作俑者啊!

  也許,賈文和真的只是對「謀略」本身,有著無比的熱情罷了!那麼,放眼日本戰國,有沒有跟賈詡形象類似的武將呢?答案是有的。 請各位猜猜看,提示是處事眼光精準離間計,答案下回公布!

作者精選

芥川龍之介(一)與絢爛的大正時代一同散去的文豪

嗯,本部落格很久沒有文章了,既然一開站就是以芥川龍之介的文章,那麼,來介紹一下這位文豪的生平吧。 說到「明治時代」的文學,大家腦海裡應該會浮現「夏目漱石」。而漱石晚年最疼愛的弟子,就是芥川龍之介。說他代表了「大正時代」的文學,其實並不為過。 芥川出生於明治二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