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5/20

雜談(一)



不曉得是在哪一篇網路上的文章看到的,說台灣人大部分不曉得自己受「高等教育」的意義是什麼。那篇文章的說法是,受高等教育以發覺自己與他人細微的不同之處。我想這也不啻是個正確的說法。

之前旅居美國的大舅舅回台灣時,曾經有和他談論到這方面的問題過。美國的義務教育是9年(也有12年的),日本也是9年,台灣從2014年開始據說要延長到12年。並不是說義務教育的時間要愈長愈好,或是愈短愈好。而是感覺上各國的義務教育本質有所差異,導致每個國家在高等人才的培養與發展上有所不同。

根據教育部的資料102學年度大學校院一覽表,台灣有159所大學,而根據教育部統計部的資料(教育部統計處 大學教育階段學生人數 預測分析報告)中的估算,得到了「未來我國大一新生人數會出現下降的趨勢,原則上已沒有什麽辦法可以挽回」的結論。

大學是否設立太多? 大學生數量是否太多? 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加上少子化的衝擊,會面臨招不到學生的情況也是顯而易見。常聽到一句戲謔的打油詩,說「博士滿街走,碩士多如狗」。在下也快要成為那些狗的其中一隻了,想來真是諷刺。

聽說北歐的教育體系,是在國中畢業後先出去工作,認為自己有需要受高等教育的人,自動就會回來準備參加考試。 而日本是個尊重專業的國家,他們不會因為你修理機車而弄得全身油汙就歧視你,相反的,他們對於身為「職人」的自尊心是很高的。美國據說也是這樣,到高中為止所學到的東西已經足夠讓你在社會上從事一般的工作了,所以「真正想念大學的人才會去念大學。」

從小,上一代給予我們的觀念就是「要好好讀書,以免以後像那個誰誰誰去做苦工。」於是,小學生想盡辦法擠進所謂的國中資優班,國中生又擠破頭要進高中資優班,但是從高中資優班到大學的時候,你發現,之前每天拿著藤條逼你念書考試的老師家長不見了。你第一次感覺到「考不好也沒關係了」(好啦這是我的想法),結果,我大學就真的是玩掉了四年。

大學明明是最需要自動自發去念書的教育階段, 但卻因未與之前的讀書模式相差太多,反而讓你徒費光陰,這不是本末倒置了嗎?(好啦我承認只有我這樣啦)

就我所觀察到的現象而言,這樣僵化的思考模式帶來了補習班如雨後春筍般的蓬勃發展。國文英文數學生物物理化學社會作文...林林總總,只要是要考的科目就會有相應的補習班。台灣的補習班和便利商店的密度,我想是世界排名前幾的吧。心急如焚的家長們拼命把小朋友往補習班送,每天每天滿滿滿的補習行程,殊不知這樣作只會剝奪了小朋友們的思考能力與空間。

每一個世代的思考模式都不相同,環境也不可能一樣,要造就有競爭力的下一代,我想,我們這些世代的人真的要跳出上個世代的框架好好思考一下。

我講的當然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確,但這是我,所看到的部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作者精選

芥川龍之介(一)與絢爛的大正時代一同散去的文豪

嗯,本部落格很久沒有文章了,既然一開站就是以芥川龍之介的文章,那麼,來介紹一下這位文豪的生平吧。 說到「明治時代」的文學,大家腦海裡應該會浮現「夏目漱石」。而漱石晚年最疼愛的弟子,就是芥川龍之介。說他代表了「大正時代」的文學,其實並不為過。 芥川出生於明治二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