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6

孟德與三郎--英雄相似論(五) 殺人如麻

是嗜殺?還是權謀?抑或是獸性?


  本來要比較曹操的官渡之戰與信長的桶狹間之戰,不過,從董卓死後到官渡之戰,這中間有太多精彩的地方了,不講可惜。話說董卓死了以後,他的部將李傕、郭汜等人以為其報仇為名,很快率兵攻破長安,擊敗呂布,殺死王允,暴政比董卓執政時更甚。而在同時,黃巾軍這把火其實一直沒有撲滅,餘燼尚存,只要溫度一高又會燒起來的。本來呢,青洲刺史臧洪盡全力打擊這批賊寇,但是青州軍跑去跟冀州的黑山黨人聯合,正好遇上公孫瓚,公孫瓚對付賊寇起來也不手軟,卯起來殺,於是青州的百萬黃巾大軍改變方向入侵兗州,攻下了任城跟無鹽兩個縣城。兗州刺史劉岱一聽非常抓狂,不聽濟北相鮑信勸阻,與黃巾軍正面交戰,結果光榮殉職。兗州刺史沒人當。這樣可不行啊,於是看好曹操的鮑信等暗中使人到東郡迎接曹操,推舉他擔任兗州牧。到朝廷去報告這件事的,就是陳宮(由此可證,陳宮不是捉放曹的那位功曹了)。陳宮也是謀士,立刻鼓動三寸不爛之舌,說服朝廷讓曹操先代理兗州牧。後來與黃巾軍歷經苦戰,鮑信戰死,曹操非常悲傷,後來又沒能找到他的屍體,只好用木頭雕一座鮑信的像,得以祭祀安葬。後來曹操收拾舊部,重新再戰,終於大破敵軍。曹操一路追擊至濟北,最後逼降黃巾軍,收編降卒三十餘萬並男女百餘萬口,又從中選出精銳,號稱「青州兵」。到了這時,曹操作為一方勢力才漸成氣候。

  後來袁紹與荊州的劉表聯手,袁術則與幽州的公孫瓚、徐州的陶謙相結以抗。這時曹操是袁紹的同盟,劉備、孫策也分別屈身於公孫瓚與袁術之下,是受其差遣調度的客將。正當曹操協助袁紹,大破袁術於各地之際,陶謙卻趁機攻打兗州東部泰山郡,使曹操父親曹嵩被殺。(筆者註一,此事在歷史上有所爭議,反正曹操想打陶謙,陶謙也想打曹操。)曹操在董卓之亂時,把他的守財奴老爸送往徐州避難,當時的陶謙還算有義理,叫部將張闓護送曹嵩到曹操身邊(筆者註二,陶謙此人並不像三國演義寫得那麼君子那麼懦弱,此處就不扯太遠了)。但是呢,知人知面不之心,這個張闓看到老財奴那麼多的財物,於是在護送到徐州與青州的邊界時終於受不了了,殺了曹嵩跟曹德,就把財寶搶了從此不知去向。此時,曹操已經打到徐州快接近心臟的地帶,也佔領了徐州的幾個城池。陶謙這時候正率軍攻打兗州南部,發現自己的主堡快要爆掉了,趕緊率軍回防。曹操聽到父親與么弟被殺,非常悲痛,於是下令對已經被占據的郡縣進行大屠殺《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陶謙》范曄的《後漢書》原文:初平四年,曹操擊謙,破彭城、傅陽。謙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多。
 
難道是這個人建議的...?

  數十萬人哪!雞犬無餘,連家禽家畜都給砍光光,屍體多到泗水都堵塞了。人類歷史上不知為何都會有屠殺的事件重複發生,在自然界您看過其他的物種對自己人,噢不,是自己種類的趕盡殺絕的嗎?即便是現在,殺人這事還是天天上演著。可悲孟德,你造成的局面,比自己寫的《蒿里行》裡面所描寫的更悲慘啊!(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這時,陶謙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於是田楷就跟劉備來幫忙了。曹操這時也快要沒有軍糧了,乾脆率兵先回甄城。過了幾個月,曹操再度進攻,仍然運用巧妙的戰術打的劉備與陶謙落花流水,陶謙新蓋的襄齋城因為領教過曹操的厲害,所以士氣非常低落,不到三天就被攻陷。曹操又屠殺了一次。孟德是不是要學董卓,來個恐怖統治?筆者不知道。筆者知道的是,陶謙魂飛魄散,逃回自己的老家丹揚郡,同年病死(也許,是被曹操給嚇死的)。在旅日作家陳舜臣的著作《諸葛孔明》中,就有提到孔明是因為曹操屠城而不願跟隨曹操。這是否是曹操的失策?筆者只能說,希望世界各國的掌權者不要突然發瘋,不然一顆按鈕按下去核戰開打,到時候統治地球的就變小強了。

  咳咳,扯遠去了。那麼,之後曹操有沒有順利佔領徐州呢?答案是沒有,因為換曹操自己的主堡快要被呂布等人打爆了,而呂布還是曹操的換帖張邈找來的。曹操處心積慮想吞下去的徐州就這樣進了劉備的口袋裡,真是打得好不如打得巧,死得早不如死的好啊。下次,咱們繼續來介紹曹操要怎麼對付呂布。


鳴かぬなら殺してしまえホトトギス


   如果您是部落格的常客,就應該知道,現在要把鏡頭對準日本戰國啦。沒錯,織田信長比起曹操,大屠殺的次數跟人數可說是更「專業」。在描述戰國三傑(織田信長,豊臣秀吉,徳川家康)個性的俳句中,對於信長的描述就是標題這句,「杜鵑不叫?那就砍掉。」(順帶一提,豊臣秀吉是「杜鵑不叫?那就想辦法讓牠叫。」德川家康則是「杜鵑不叫?那就等到牠叫。」)在拙作「亂世之奸雄」與「第六天魔王」--英雄相似論(二) 初試啼聲中,曾經提到信長1573年的的比叡山燒殺。那是在多次向比叡山發出「禁止窩藏朝倉.淺井軍」命令無效後,所採取的無差別殺戮行動。不過,這件事仍有爭議。儘管信長不分男女老少通通殺死,當時的和尚等同於是宗教武裝集團,信長也多次警告過不准與朝倉.淺井軍聯合。值得一提的是,隔年1574年的正月,信長將朝倉義景・浅井久政・浅井長政三人的頭骨染上金粉後置於飯桌上,一邊吃一邊欣賞這件事。(如圖,這叫做「骷髏杯」,也許能看出信長對於三人的怨恨有多深吧!)

  同年,信長率領七萬大軍,準備討伐位於伊勢長島的一向一揆,先來介紹一下背景吧。這是個位於河流下游沖積的幾個大島嶼,是沙洲上的天險,周圍還有許多一向一揆的城堡。在1570年,信長親弟弟織田信興鎮守的尾張小木城遭一向一揆攻擊,無奈信長被包圍網困住無法從朝倉.淺井軍的前線抽身,等於是親眼看著信興送死。而後,小木城被攻破,信興被迫自盡。1571年,信長雖率領五萬大軍出征,結果不但效果不彰,撤軍時又遭到一向一揆的追擊,原美濃三人眾的氏家卜全因而戰死。這次,除了明智光秀與羽柴秀吉,信長陣營的將軍幾乎全部出動來參加這次的一向一揆討伐。


  7月14日,戰爭開始。信長軍一開始採用包圍策略,加上有水軍的輔助,一向一揆開始敗退回城內固守,而信長開始採用斷糧戰術。9月底,支撐不住的一向一揆投降,要求從城裡開始撤退。信長一開始應允,但在一向一揆軍撤退之時,信長下令士兵開槍攻擊。對此事感到憤怒的一向一揆士兵,則開始不怕死的衝向織田軍瘋狂砍殺。從當時遺留下來的旗幟可以知道,一揆軍的Slogan乃「進者往生極樂,退者無間地獄」。再怎麼厲害的武士,遇到這種不要命的還是要避退,一揆軍的八百多人打著赤膊,拿著單刀,拚了命的往織田軍防禦薄弱的地方攻擊。
  此次不要命的突襲,使得織田家的武將損失慘重,犧牲者包括了小瀨清長,織田信直,織田信成,織田信昌等(多為信長的同族家臣),織田信次(信長的叔父),包括信長的庶兄織田(津田)信廣與弟弟織田秀成都死於亂軍之中。



  知道此事的信長大怒,以重重柵欄包圍剩下的兩城中江城與屋長島城,並且下令放火。據說多達兩萬人的一向一揆,就這樣被燒死在城裡。從此長島一向一揆平定(正確的說法,是消失在世界上了),但是,這是犧牲多少人的命換來的結果。您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沒有。1575年,換成越前的一向一揆叛亂。信長依然率領大軍開始攻擊。結果,不敵信長軍的一向一揆躲入山中,信長則下令「搜索山林,全部格殺勿論。」就這樣,各地的信徒加起來,四萬條生命從此消逝。

  信長似乎是看不順眼就殺的人。不過仔細探究,殘忍性似乎是戰國武將都有的特性。信長的岳父齋藤道三,就是以喜歡把人放在鍋裡煮而出名。而武田信玄的父親信虎也曾經虐殺過侍女與農民等。難道說「大破大立」才能夠建築起超世的功績嗎?筆者只希望,古今中外那些被屠殺的靈魂們都能得到真正的安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作者精選

芥川龍之介(一)與絢爛的大正時代一同散去的文豪

嗯,本部落格很久沒有文章了,既然一開站就是以芥川龍之介的文章,那麼,來介紹一下這位文豪的生平吧。 說到「明治時代」的文學,大家腦海裡應該會浮現「夏目漱石」。而漱石晚年最疼愛的弟子,就是芥川龍之介。說他代表了「大正時代」的文學,其實並不為過。 芥川出生於明治二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