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雙彷彿能夠望穿秋水的眼睛
他總是因為素行不良,被彈劾的官員報告。
也許平時的他總離不開杯中物。就如同某句格言所說:「當你凝視著深淵時,別忘記深淵也在凝視著你。」深曉人心險惡,能夠輕易看穿他人內心深處的他,是不是為了要擺脫一直被深淵凝視著的壓迫,而選擇了放蕩不羈的生活呢?
在那個亂世,他老早就預測到會天下大亂,所以自從成年了以後就謹慎的選擇自己的朋友圈,知道他的人不多,但是認識他的人都深深折服於他的才能。因為,他的計謀可說每一步都是險招,往往端看對手的行動是否如他所預測,但屢試不爽的是,他總是能完美的揣度對手的心理狀況。
一開始,也許是拗不過同儕的邀約遊說,他投身於當時最大勢力的門下。不過沒過多久,他立刻就看出那個集團裡面的人不過是些酒囊飯袋,並且不只部下,就連那個集團的領導人,他也瞧得一清二楚。他立刻告訴那些部下:謀士應當要審慎選擇主子,知道你所提出的計謀會帶來甚麼結果並採納,這樣才有可能百發百中建立功名。你們的主子想要效法周公禮賢下士,卻不知道用人的時機。做事千頭萬緒卻理不出目標,立謀千方百計而拿不定主意。想要與他共謀天下,奠定霸王基業,難啊!
於是他便離開了那個集團。此時,另一方當時較為弱勢的勢力剛喪失一位能夠與領導者出謀劃策的奇士,所以經由同鄉名士的介紹,他來到了另一個集團。他跟另一位領導者談過以後,雙方都很高興。他很高興終於找到了真正的主君,而那位明君也認為將來此人一定能夠幫助他平定天下。
那個被他評定「難以奠定霸王基業」的人,正是東漢末年的名門望族袁紹。
而被他斷定是真正的主君的,則是當時聲勢遠遠不及袁紹的曹孟德。
且讓我們看看他的幾個表現。
曹操在征討呂布時取得勝利,呂布引軍回城固守。當時兵士非常疲倦,曹操本人也有退軍之意。此時他勸諫曹操,此時不應放棄,若加緊攻擊節奏,當可生擒呂布。曹操採納了他的建議,引水灌城,之後果然生擒呂布。和他一起勸諫曹操的,還有被稱為「謀主」的荀攸。
打敗呂布之前,被呂布逼到走投無路的劉備來投奔曹操。有人告訴曹操說,劉備素有英雄之志,不早早殺了他,以後一定會成為禍患。曹操找他商量,他的回答是: 「沒錯。但主公以大義名分起兵,劉備來投,要是主公殺了他,只會留下害賢之名。就算能除去一人之患,但卻阻斷天下人才來投的意願,孰輕孰重,主公應當明白。」曹操笑著答:「你說的沒錯。」
不過這事件有兩個完全相反的版本。另一個版本是這樣說的:
當初劉備來投的時候,曹操相當禮遇,還讓劉備當豫州牧。於是他告訴曹操:「劉備有雄才,深得民心。手下有關張二將,皆萬人敵,也願意為劉備犧牲生命。以我來看,他終究不甘屈於人下,其謀略不可預測也。古人說,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主公最好盡早處理。」當時,曹操剛奉戴天子,需要多徵召英雄來建立威名,所以沒有採納他的建言。之後曹操派遣劉備去攻打袁術。得知這個消息的他與程昱即刻跑去勸諫曹操:放掉劉備會出大事情的!果不其然,劉備一離開曹操就立刻舉兵叛變了。不過,不管是哪個版本,都清楚地描述出他洞視人心到有點可怕的能力,不是嗎?
大預言家諾斯特拉達姆士也相形見絀的預言能力
之後,曹操與袁紹相拒於官渡之時,一個令人惶惶不安的情報傳遍曹操陣營。小霸王孫策,即將北上襲擊許都。當時的中國,沒有人沒聽過孫策,因為他花了四年時間就打下了整片江東,所到之處連戰皆捷,正如他的父親孫堅當年以勢如破竹之勢殺入董卓陣營一樣。與袁紹僵持幾乎是曹操的所有兵力了,要是這時候孫策一來,該如何是好?
此時,他說話了。
主公您盡管放心對抗袁紹吧。孫策不會來的。不,應該說他來不了了。正當大家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時,他這樣解釋:「孫策新平定江東,所殺的都是英雄豪傑,都是能夠讓人賣命效力者。但是孫策輕而無備,儘管有百萬軍隊,但無異於隻身行走於中原。要是有刺客埋伏的話,他也只不過是一個普通人。依我來看,他一定會死在匹夫的手上。」果真,孫策被連姓名都不詳的刺客襲擊,傷重而死。難道,刺客是他派去的?
同樣是在曹操與袁紹相拒於官渡之時。
劉備在許都南部興兵作亂,曹操很想把這根刺挑掉,但又考慮到袁紹在北虎視眈眈,於是曹操問了他的意見。他說,主公您去吧。袁紹這個人遲而多疑,不會那麼快來。劉備剛興起尚未聚得人心,打鐵要趁熱,這是打敗劉備最好的時機。於是曹操又留下一個空城許都去打劉備了。袁紹的小兒子剛好這時屁股生了瘡,袁紹看著自己最疼愛的小兒子那麼痛苦,不覺舐犢情深,白白浪費了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難道,他算準當時袁紹的小兒子屁股會長青春痘?
曹操打敗袁紹後,袁紹不久就病死了。曹操趁機慢慢蠶食鯨吞袁紹在北方的勢力,連克袁譚(袁紹長子)數城。諸將都想一鼓作氣將袁紹的老本啃光,這時,他又說話了。 他說:「袁紹活著的時候,就因為寵愛這兩個兒子(袁譚,袁尚)而沒有確定繼承權。郭圖,逢紀這兩人本就因為該立誰而不和。要是我們打得緊,會造成他們團結一致對外,不如靜觀其變,趁現在往南攻打劉表,讓他們兄弟鬩牆,我們好從中得利。」曹操同意了他的看法,就發兵攻打劉表。果不其然,軍隊走到西平這個地方時,袁譚袁尚兩兄弟為了爭奪冀州大打出手。袁尚攻打袁譚的南皮,袁譚不敵。
此時袁譚手下謀士郭圖出了一條計策,建議袁譚跟曹操結盟。原文如下:
今將軍國小兵少,糧匱勢弱,顯甫之來,久則不敵。愚以為可呼曹公來擊顯甫。曹公至,必先攻鄴,顯甫還救。將軍引兵而西,自鄴以北皆可虜得。若顯甫軍破,其兵奔亡,又可斂取以拒曹公。曹公遠僑而來,糧餉不繼,必自逃去。比此之際,趙國以北皆我之有,亦足與曹公為對矣。不然,不諧。
大意是說,現在將軍你國小兵少,沒有糧食處於弱勢,顯甫(袁尚字)要是打過來一定稱不久。不如結盟曹操讓他來打袁尚,曹操一來,一定先打鄴城,袁尚一定會揮師回救。此時將軍率軍西進,則鄴城以北都能擄獲。要是袁尚軍潰敗了,將軍也可以徵集那些殘兵敗將來對抗曹操。曹操遠道而來,糧餉不繼,一定會自己退軍。此時,趙國以北皆歸我方所有,也足夠跟曹公對抗了。不這樣的話,就不好處理了。
袁譚手下的首席謀士郭圖無法洞察大局,提出這種荒唐建議,實在是把未來想的太美好了。當初官渡之戰會失敗,就是因為郭圖提議硬啃曹營,而非張郃建議的援救糧倉,結果張郃攻曹營不下,郭圖慚愧其建議失敗,誣告張郃不盡力,導致張郃投降曹操。這次又向袁譚提出這種建議,只要動動腦,就知道這個建議其中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尤其是把不確定的因素寄託在鬼點子一堆的曹操身上。不過,更離譜的是,袁譚還真的照做了。於是他派辛毗跑來向老爸的仇人曹操求救。曹操答應了,並讓自己的兒子娶了袁譚女兒,兩人結為親家,且立即派兵北上渡過黃河,此時袁尚果然從平原回師鄴城。
此時,發生了一件事情。袁尚的將領呂曠、呂翔等逃奔曹操。二呂被封為列侯,但袁譚給他們送去將軍印,意圖收他們為己用。曹操早知道袁譚是甚麼人,不過他暫時沒有任何行動。最後曹操攻下了袁尚的鄴城,袁譚更一鼓作氣把袁尚勢力趕出冀州。曹操圍鄴期間,袁譚立即叛變,略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間。曹操知道袁譚叛變後,剛好找到台階,大加訓斥,歸還袁譚的女兒,又進攻平原,袁譚兵敗逃往南皮。外族烏桓欲領五千騎援助袁譚,但為牽招所說服而不出兵。205年,曹操興兵進攻南皮,袁譚奮力抵抗,戰況一度膠著,曹操也萌生退意。但在曹純鼓舞下,袁譚終於在曹操急攻之下戰敗,更在逃跑墜馬之際被曹操族弟曹純麾下虎豹騎追及。袁譚說:「咄,兒過我,我能富貴汝。(放過我!我能使你富貴!)」話音未落,就被虎豹騎梟首。
之後,曹操平定冀州後,採納了他的建議,徵召了許多當地名士。
空城計也有帽子戲法?
此時,袁家勢力只剩下北逃烏丸的袁尚以其兄袁熙。正當曹操大張旗鼓準備千里北伐時,曹操屬下大多害怕劉表派遣劉備趁虛而入。他又力排眾議說了:「曹公您雖名震天下,但烏丸天高皇帝遠,一定不會多加防備。就因為無備,給予突然攻擊的話可一舉成擒。袁紹雖死,但是北方州郡仍然懷念他的恩德。而且此地人心尚未歸附,要是南征,袁氏兄弟一搧風點火,還是會有人響應他們的。再加上胡人騎兵的軍隊,青州冀州恐怕會保不住。劉表,不過是個嘴砲,也自知管不住劉備,要是託付重任給劉備的話恐怕制不住他,派一些輕鬆活劉備估計也不會鳥。明公您放心的千里遠征去吧!」曹操也高興地孤軍遠征,劉表也真的沒有派劉備來。孫策一次,袁紹一次,劉表再一次,這已經不是曹操第一次放空城出兵了,但無論對手是誰,總是屢試不爽。
北方遠征說說很簡單,但是實行起來是非常困難的。走到易州這個地方時,他說兵貴神速。現在我們打的是閃電戰,但是帶了一堆輜重,難以達到目的,而且對方聽到了一定會有所準備。不如留下輜重,以輕兵日夜兼道而出,攻其不備。曹操聽取了他的建議,把他留在易州養病,捨棄輜重直指白狼山。烏丸首領蹋頓聽到了曹操突然率軍出現,倉皇備戰。曹操果然大破之,斬了首領蹋頓及高級將領。不過,曹操這一仗也打得非常兇險,輕兵前進途中沒有水源,鑿地才得到水源,食物吃完了, 也殺了千匹戰馬充飢。不過,曹操總算是剪除了袁家在北方的勢力。袁尚袁熙只得率領幾千騎兵,投靠遼東的公孫康。
不過,他沒有等到這場戰役打完,就因為北征水土不服而病死。
之後,曹操也學他玩了一手,正當諸將為了要不要征伐公孫康而煩惱時,曹操揮了揮手,說道:「不勞諸公費心,公孫康自己會把二袁的首級送來。」 原來,公孫康恐袁熙、袁尚鳩占鵲巢,又見曹操無進軍之意,於是將二人斬殺,首級送給曹操。
此事到了羅貫中筆下,仍然算在他的頭上。『三國演義』 第三十三回,曹操拿出他的遺書,上面寫道:「今聞袁熙、袁尚往投遼東,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孫康久畏袁氏吞併,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擊之,必併力迎敵,急不可下;若緩之,公孫康、袁氏必自相圖,其勢然也。」
他的計謀,同樣是把不確定的因素寄託在對方身上,但是他總能揣測對手的行動,完全預測到對手的反應。他是郭嘉,字奉孝。他的計謀,總是追求著最大的利益。但是前提是,對手的反應是否完全遵循他的調度。深曉人心險惡,能夠輕易看穿他人內心深處的他,就如同某句格言所說:「當你凝視著深淵時,別忘記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他死的那一年,恰好是劉備把諸葛亮從隆中請出來那一年。之後,曹操股基本持平,偶有漲幅,但波動不大。劉備股則是蒸蒸日上。
要是他沒有死,歷史是否會不一樣呢?雖說歷史是不講如果的。
奉孝,你在地下,是否也一直被深淵凝視著呢?
放眼日本戰國,是否也有與郭嘉形象相似的謀士?答案是肯定的。此人同樣善於看透人心,同樣地也選擇了自己的主公,也「據說」留下了遺計平定敵人。
想知道是誰嗎?請待下回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